八阵图
杜甫
功盖三分国,
名成八阵图。
江流石不转,
遗恨失吞吴。
王士祥解读
这首绝句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(766),当时作者刚到夔州,通过眼前景表达了对诸葛武侯的赞颂。
提到诸葛亮,我们自然就想到了《隆中对》,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,并作为刘备的军师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,所以开头第一句便用凝练的语言歌颂了诸葛亮全局性的丰功伟绩。如果说第一句是战略的话,那么第二句则是具体的战术。据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记载:“亮性长于巧思,损益连弩,木牛流马,皆出其意;推演兵法,作八阵图,咸得其要云。”说明诸葛亮还是一个军事天才。
据文献记载,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的江边,是用碎石头堆成的,总共纵横六十四堆,每一堆高五尺,周六十围。这些石堆很神奇,夏天被大水淹没,到了秋冬季节,大水退去,就会露出来,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,这就是第三句所说的“江流石不转”。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奇色彩上,这句话也写出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。刘备临死交代诸葛亮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但诸葛亮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没有非分之想,这就是句中“石不转”的深层内涵,也是对统一大业的不变初心。
关于最后一句的理解,向来众说纷纭。《杜诗详注》中说有四种解释:一、以不能灭吴为恨;二、以先主之征吴为恨;三、以不能劝止先主征吴为恨;四、以先主征吴不能用阵法导致失败为恨。要知道,诸葛亮的根本策略是联吴抗曹,刘备征吴破坏了这一策略,导致统一大业最终成了千古遗恨,或许这才是末句的正解。
总之,这首诗融抒情于怀古之中,既有对诸葛亮的景仰,又有对自己暮年无成的伤感。《唐宋诗醇》称:“遂使诸葛精诚,炳然千古,读之殷殷有金石声。”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景盛配资-散户配资官网首页-配资证券网-全国前三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